奈飞版《三体》作为一部由中国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海外剧集,自3月21日上线以来一直备受关注。目前距该剧播出已过1个月,海外热度丝毫不减。奈飞公布的数据显示,《三体》已连续数周成为奈飞英语剧集播放量第一名,该剧在烂番茄网的评分也从开播初期76%的新鲜度和69%的观众爆米花指数,分别涨至80%和78%,足见海外观众对其的喜爱。日前,该剧主创表示,团队已开始筹备《三体》第二季。
然而,有豆瓣评分8.7分的腾讯版《三体》珠玉在前,奈飞版《三体》在国内的口碑不尽如人意。有观点认为,奈飞版《三体》推动了整个“三体IP”知名度的提升,有助于中国故事的国际化传播,对于原著海外销量的带动也是显而易见的;但也有人认为,IP东风西渐本是好事,但奈飞版将背景搬到了现代伦敦,主角也变成了“牛津五杰”,成了一出彻头彻尾的西方中心叙事。
围绕奈飞版《三体》是否“抢走”了中国故事,以及对其改编方式的探讨,也成为近期沪上科幻界、高校学者的讨论热点。不少专家认为,近年来,我们一直提倡推动中国科幻作品规模化出海,向世界讲好中国科幻故事,而奈飞版《三体》的出现,给未来中国IP出海及影视剧改编提供了许多可供借鉴和反思之处。
“魔改”原著引吐槽 奈飞市场不在中国
“罗辑变成了黑人,还喜欢女版汪淼。章北海竟是印度人,还和程心谈起了恋爱……”在奈飞版《三体》的评论中,有关该剧“魔改”原著的吐槽比比皆是。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早在奈飞公司买下《三体》改编版权之时,业内对其大刀阔斧的改编动作就有所预料。“奈飞买了《三体》的版权,严格意义上讲,买的是故事模型和科幻剧的基本概念设定。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奈飞的市场不在中国,它一定会用外国观众能接受的方式去叙事。”奈飞版《三体》播出后不久,《三体》英文版即冲上北美亚马逊文学类畅销书榜榜首,并最高冲至亚马逊全品类图书畅销书榜第11名。在他看来,奈飞版《三体》的播出,从热度上来说,对“三体IP”的海外传播本身是件好事,“无论是剧的关注度,还是书的销量以及搜索量,都有很大的提升”。
具体论及奈飞版《三体》的改编,无论是故事发生地还是主角团的设计都有不小的变动。奈飞把故事背景搬到了现代伦敦,主角变成了“牛津五杰”,原著中的一些关键角色消失不见,这成为许多“原著粉”的诟病之处。
“奈飞把汪淼这个角色一拆五,我们推测可能与其想做第二部有关。目前很明显地看到,可能有些人会变成第二部的人物,一拆五考虑的是后续的人物联动。”在该业内人士看来,奈飞版《三体》总体遵循美国大片的叙事逻辑,“它做了非常大的删减,把原著中深邃的、对于人和宇宙的思考取消了,剧情变得简单粗暴。这样的好处是便于观众理解,对比之下,《三体》原著确实存在一定的阅读门槛”。
这与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会员、资深编剧王策的观点一致。作为原著粉,他认为如果纯粹从尊重原著、尊重中国哲学体系的角度来看,腾讯版肯定更得精髓,但也不能就此断言奈飞版不佳。“《三体》如今是一个世界级的IP作品,奈飞版显然不是拍给中国观众看的,它的目标观众很清晰,而西方观众中有多少人看过原著小说?这是个关键的问题。”
“将汪淼改为西方白人女性、罗辑改为黑人男性,这种设定从奈飞的观众定位来看是对的,如果全是中国人在讲中国故事,西方观众反而会看不懂。而且,《三体》原著小说第三部远比前两部精彩,也将整个故事上升到了宇宙哲学层面。奈飞版《三体》让后两部人物提前出场,打通叙事,也有这一考量。”王策认为,面对奈飞版《三体》的改编方式,需要换位思考,而不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一边倒地指责。“《三体》原著体量大,要花心思才能读得下去,把作品进行影视化改编,让更多人易于理解,这对传播文化是很有利的。”
另一个有关奈飞版《三体》的争议则在特效方面,不少网友吐槽奈飞花了大价钱拍剧,却只让观众看到了“五毛特效”。在上述业内人士看来,奈飞版《三体》从呈现效果上看确实没有达到预期,尤其是特效。“奈飞的剧集面向全球100多个国家发行,它可以把剧集成本做得很高。”他透露,自己一直期待奈飞在“古筝计划”等名场面上的特效呈现,“结果无论是宇宙闪烁还是古筝计划,都非常粗糙,这是我非常失望的地方”。
网友特意对比了两个版本的特效,认为腾讯版《三体》的“古筝计划”是一场不动声色的残酷美学,令人感受到紧张的气氛;而奈飞的《三体》更像是恐怖片,只让人感受到血腥与残忍,特效上却并没有震撼的感觉。
“原著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精神内核:人很弱小,但人的精神力量、信念带来的力量又很伟大。所以,腾讯版《三体》第一部结束的时候,落在‘虫子不可战胜’这个点上。包括原著中降临派、幸存派、拯救派的区别,代表着不同群体的思考方式,这种复杂的东西都被奈飞淡化了,奈飞版《三体》就是用最简单的方式去提供情绪价值。”该业内人士表示,刘慈欣的《三体》中,有东方式的思想和文化内核,但由于文化差异,这一部分并没有在奈飞版《三体》中得到很好的呈现。
适应不同文化审美 ,包容心看待IP出海
4月20日,在第29个世界读书日即将来临之际,环球时报研究院与阅文集团联合发布了《Z世代数字阅读报告》,呈现2023年Z世代数字阅读新趋势。报告显示,《三体》《孙子兵法》等是Z世代最爱看的出版读物,且爆款影视带来的“书影联动”效应显著。2023年,随着《三体》《流浪地球2》的热映,“刘慈欣作品”在阅文平台的Z世代读者增长63%。
王策记得,2014年游族网络计划拍摄电影版《三体》的消息在行业内被当作重磅新闻传播,彼时有影视公司做了市场调研,在街头随机采访观众,发现十个人里竟有七八个表示“不知道《三体》”。如今随着IP多元开发及科幻热的兴起,《三体》在国内几乎已是人人皆知,但放在世界上,尤其是西方国家,还处于国内十年前的阶段。
从这点来看,尽管国内观众都觉得腾讯版还原度更高,但从海外传播角度看,抛开审美差异和文化障碍,奈飞版在影视化改编上有其优势,值得借鉴。正如该剧导演之一、中国香港导演曾国祥所说,剧本改编要考虑让不熟悉原著及非科幻迷观众也能投入故事,因此会加快节奏、放低门槛。“我没有觉得它变成了美式中餐,因为它已经不是中餐。在这个更国际化的创作中,当然有令这个故事更加宏大、充满国际性的感觉,另一方面也会流失一些本来很独特的中国特色,但因为要变成国际观众看到的版本,所以一定要这么做。”
有观点认为,这种改编方式让“中国故事被抢走了”。在王策看来,这同样是一种偏见。“今年春节档电影《热辣滚烫》就翻拍自日本电影,但做了大量的本土化改编。奈飞买下《三体》版权,进行本土化改编同样无可厚非。我们要用更包容的心态、更大的格局去看待IP出海,允许别人改编,理解别人的审美和哲学观。世界文化是多样化的,文化输出应是相向输出而不是单一输出。”
在浙江传媒学院传播系副教授王喆看来,奈飞版《三体》是高度产业化和类型化的作品,将人物关系和矛盾集中,加快叙事节奏。“《三体》本身是已经接受过跨文化考验的文本,所以奈飞愿意花大价钱购买和制作它的海外版本。奈飞已有的数据和算法告诉编剧应该如此去编,才能更好地服务全球观众。这些观众有着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审美习惯,甚至是对《三体》原著一无所知。奈飞也同样大刀阔斧地改编了日本漫画《海贼王》和《幽游白书》,尽管被诟病为‘魔改’,但也实现了让更多人看到、让更多人看懂的目的。”
在上海浦东新区科幻协会会长、华语科幻星云奖组委会委员顾备看来,奈飞版《三体》其实拍得不错,观众也无需担心这种改编是“抢走了中国故事”。“当你的作品想要打入别人的市场时,肯定要讲别人的语言。IP出海,其核心点就是让世界知道中国有《三体》这么一部非常具有哲思的小说。而且,奈飞这次改编无疑是一个大动作,它面对的是全球不同国家、种族的观众,亚裔的程心、拉美裔的汪淼、印度裔的章北海等角色设定,正是对应了这种多种族文化市场的需求。”
IP出海非简单译制,而是故事核的传播
“西方编剧面对的是市场,会首先思考要让观众看得懂。”王策认为,刘慈欣的原著小说带有很强的科学设定背景,比如第一部中提到的“宇宙闪烁”到底是什么、纳米材料为何可以切割巨轮、三体人的“乱纪元”“恒纪元”按照怎样的周期运转等,没有物理学背景的普通读者很难从文本中理解,腾讯版也没有将其通俗化地解释明白。而奈飞版《三体》在改编中将这些科学背景设定降低到普通观众可以理解的层面,所传达的信息一目了然。
在顾备看来,奈飞版《三体》在改编中将人物进行了解构和重塑,解决了原著中人物不够丰满的问题。“很多网友批评剧中汪淼被改成女性,她的戏份被分给了程心等好几个角色,但其实原著中这个人物更像推动剧情发展的‘工具人’。改成女性后,汪淼自身的懦弱、恐惧有了更合理的解释。将探索三体游戏世界的戏份交给程心后,也让程心在后来做出共情三体人、导致地球被毁的举动有了更充分的动机。”
奈飞版《三体》中,有一个让顾备印象深刻的细节设定,即程心在三体游戏中碰到一个小女孩,她答应会救这个小女孩,但每次都没能成功,这在她心中埋下对三体人的愧疚种子。而根据照片上的暗示,这个三体人小女孩其实才是三体游戏的引导者,其形象就是叶文洁的女儿。这种改编加深了人物之间的关联,深化情感动机,带有隐喻性质的细节也如同埋下的“钩子”,能引发观众考据原著寻找答案的兴趣。
顾备注意到,奈飞版《三体》播出后,网络上有大量批判之声,其中不乏为了流量博眼球者。她认为,奈飞版《三体》在选角和叙事上都跨越种族,讲了一个关于人类的故事,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符合原著精神。“小说讲的就是面对三体人的威胁,我们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该如何应对。相信看了奈飞版《三体》的观众会对原著产生兴趣,会去主动了解中华文化和我们的价值观体系,如牺牲、传承、大义、悲悯等,这样也会更好地促进跨文化交流。”
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国IP出海、传播中国文化?王策认为,一方面,没必要为了迎合西方观众刻意去考量是否符合西方审美,质量过硬的产品自然会吸引海外受众;另一方面,需要重视科幻、玄幻类作品的海外宣传推广。“许多中国古装、仙侠网剧在海外很受欢迎。中国人喜欢有共情、共鸣的本土现实题材,但海外观众反而觉得这些发生在中国的故事和他们没有太大关系,也无法理解,他们更喜欢那些和他们文化差异比较大的内容,比如仙侠剧或《三体》里的东方哲学就是吸引他们的点。虽然他们是带着一种猎奇的眼光,但我们不妨利用这种猎奇,吸引他们主动找上门来。”
王喆说:“《三体》的出海经验让我们看到,应该把《三体》理解为一个IP或故事核,既要懂得放手,又要懂得收回。放手让更多的国家、平台、媒介形式来对一个IP进行改编,这些改编会成为IP的一个个多样化变体,从而覆盖更广泛的群体,扩大IP的影响力。同时又要懂得收回,在推广宣传改编过程中,进一步鼓励受众读一读原著,了解IP原本的出发点。”她说,如果我们也把《西游记》看作一个IP,会发现它的海外版本其实非常多。可以说,每一部经典都是如此,在不断的改编和革新中,更能证明经典作品的通达性和不可替代性。“‘出海’不是简单的译制,而是故事核的传播。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是讲好故事。在输出作品的同时,介入跨国影视文化平台,掌握更多的主动权和议价权。”
业内期待,未来中国自己拍的科幻片能真正走出国门,像奈飞一样发行到许多国家。“奈飞的发行量是我们视频平台营收能力的几十倍、上百倍,如果我们也能发行到更多国家,这个市场如果被打开,就会变得非常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