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5日,经历疫情三年,中国老教授协会学校文化研究委员会开年第一次工作会议在京顺利举行。
为促进中国老教授协会学校文化研究委员会各项工作开展,落实科教育人、科教兴国的宏伟目标,坚定不移地以协会宗旨为指导思想,求真务实地落实工作进程,为国家高精尖国际化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事业添砖加瓦,学校文化研究委员会国际交流中心积极承办了此次会议。
2023中国老教协学校文化研究委员会开年会议合影©Shinekey
本次会议出席人员有中国老教授协会学校文化研究委员会执行主任熊静敏,委员会理事长王金重,常务理事王德泰,常务理事兼主任助理熊静兰,秘书长晋朝彬,网络部主任刘罡,国际交流中心主任易思思、德语教研中心总监朱玥龙、副总监张健,航苗项目总监朱盈、高级讲师赵融。
会议现场©Shinekey
会上,熊静敏会长首先热情洋溢地致辞欢迎各位到场,高扬中国老教授协会的宗旨并讲述协会的发展历程,对学校文化研究委员会2022年度各项工作进行总结。发言中,多次强调教育强国与科技强国的重要意义,以及协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为创新人才、科技人才培养服务,大力促进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真正的为国家教育事业做贡献。会上还着重指出,委员会的各项目不应割裂,要进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进,依托委员会内外资源,打造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新型高效教育资源平台。
学校研究文化委员会执行主任熊静敏教授©Shinekey
随后,国际交流中心德语公益项目负责人朱玥龙老师,对过去一年里德语公益项目的教学与实际开展情况进行了简要汇报,目前已经在包括京、鲁、冀、豫、川、湘、粤等地在内的11个地区建立试点单位,并取得了积极的示范效应。同时,也着重分析了德语项目开展的必要性与难点,德语作为特色小语种2016年被教育部纳入高考外语科目,这既是对新高考外语学科的重要改革,同时也极大的丰富了我国高中外语教学环境,推动我国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计划落实。
随着国际交流的加强、一带一路战略推进,特色语种的实用性需求不断加大,持续增长。因此,后疫情时代下,如何高效开展德语课程班公益项目,助力高中完成高考外语改革,成为委员会国际交流中心,特别是德语教研中心今后的重点工作之一。2023年,德语公益班项目将在各地完成试点工作,因地制宜地设计方案,集中最优势教育专家团队、课程研发力量、教学师资队伍,为合作单位提供更优质、更系统、更完善的服务,以保障项目的成功落地。
德语教研中心总监朱玥龙先生©Shinekey
德语教研中心副总监张健先生©Shinekey
之后,航苗计划项目负责人朱盈女士对项目在浙江省开展的情况,做了详细汇报。航苗计划项目启动以来,试点工作主要集中在浙江地区,目前与近百所中小学开展了航苗计划专项合作,为我国航天航空事业培养接班人,播种育苗。项目以建立航苗实验空间为基础,搭配科普包、课程包及无人机等设备,提高学生对空天领域的兴趣,进而培养专业领域人才。
航苗项目总监朱盈女士©Shinekey
航苗项目高级讲师赵融先生©Shinekey
委员会理事长王金重教授,对于做出汇报的两个项目给与了高度肯定与评价。同时也做出了相应指导,提出两个项目应该发挥各自优势,删繁就简,摒弃花枝招展的包装,从育人的角度出发,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德语项目代表着“开放”,航苗项目象征着“创新”,只有开放的土壤才能结出创新的果实。因此,两个项目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找到契合点进行各自的优化与融合,利用平台优势更好地推动项目发展。
委员会理事长王金重教授©Shinekey
委员会执行主任熊静敏教授©Shinekey
熊静敏对这一年来各项工作的开展予以了肯定,也对新一年的规划提出希望。希望新的一年能够打破原有的思维固化,在开放、创新的道路上大步向前,同时也要脚踏实地的落实每项工作,在发展的基础上尝试新的突破。之后经过各方专家的探讨与论证,提出是否可将现有的德语公益项目进行优化,不仅是提供单纯的外语教学,更应该在此基础上放眼国际科技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同样航苗计划也不能只是培养单纯的兴趣或技术。所以二者殊途同归,应该重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科学精神品质以及科学人应具备的科学体质等方面的培养,由此大家一步围绕设立“德语航苗工程班”等思路进行了探讨。
委员会常务理事王德泰教授,对各项目的发展寄予了深切厚望,委员会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成员的努力,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同一个崇高的理想信念而努力。中国老教授协会是一个开放包容的舞台,也是一个群贤毕至的舞台,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秉承着最开始的那份初心,勠力同行。王教授对于委员会的蓬勃发展,有感而发即兴赋诗一首,为开年工作会画上了圆满句号。
常务理事王德泰教授©Shinekey
国际交流中心主任易思思女士©Shinekey